为什么中国老是发展大城市,而不是学美国小城市一样发展?
美国的小城市也没有很发达,只是整个国家都很发达,所以小地方或乡下都有很好的设施,但是有些东西跟大城市还是不能比的,比如资讯,工作机会,国际化等等。中国的经济跟人家差距太大,先发展大城市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是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都相应有所发展,太偏远的就没办法了,国力问题,不是你说想发展哪里就能解决的。 要用人口来说,中国不管哪个地方被摧毁,都会死很多人,一个小镇的人口也有人家一个城市的人口差不多。何况决定死亡人数的还有医疗,应急能力等各种因素。比如发生个地震,中国死十万人,洛杉矶94年大地震才死了58个。 目前全球有2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中国上海名列第10名。 据这份报告公布的数字中国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农村,总是大力加快城市发展?
我觉得要发展首先是由城市带动农村的,所以先发展好城市,再由市区向周边小镇,农村辐射。
城市带动农村以河北廊坊为例,通过城镇化带动,当地城镇的载体功能凸显,其中三河市燕郊镇、固安县牛坨镇等很快成了县域经济的中心城镇,有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县城所在地城镇。以三河市燕郊镇为例,通过产城互动的协调发展,该镇地界上诞生了燕郊开发区,不仅建成面积5年间增长近两倍,同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养生等产业门类,2012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6亿元,财政收入51.34亿元,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左右,并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经济日报》
城市是农村进步的提供者
可以向农村进行产业梯度转移。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变化,一些不适宜在城市驻扎的产业可以向农村小集镇转移,农村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迎接城市辐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农产品粗加工和兴办城市居民日益扩大的“农家乐”旅游需求,等等。
可以向农村输出优秀智力资源。我省最优质的人力资本、智力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各类城市,应当创新城市对农村的扶持机制,组织各方面的优秀智力资源到农村开展帮扶工作。
总结要农村发展好,城市不好不行。
中国为什么要搞城镇化?
中国从全国解放到改革开放,从农耕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变,实现全面快速发展。中国搞城镇化的目的,就是要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工商业发展,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向劳动力密集工业发达地区或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全面发展。农民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也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有的农民从打工仔变成农民工,继而转变成建设城市的主人翁,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
农民涌进城市,会腾出大片农村土地,可进行土地流转承包给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大户,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改变了过去单门独户的小农耕作模式,大面积合理化土地承包和集约化耕种管理模式,推动了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美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利用乡村闲置民房集中开发民宿、农家乐、乡村旅馆,利用乡村古镇、古村落、奇异风光、名胜古迹等景点,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回归自然,寻找记忆乡愁,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就业和增收,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把大城市所拥有的各种公共资源都扩散、分流、转移到乡村、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同步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下扩大内需、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人口老年化、大型城市膨胀化、房地产经济泡沫化的必由之路、强国之路;
农村城镇化搞起来了,大量中小型的集体农庄、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包括农药、肥料、种子、农机、农膜、电商、实体店都设置在离农业生产最近的城镇上面,配套的医院、学校、住房、机关都设在城镇上,公共设施都丝毫不输于大城市; 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均衡的理想的社会状态也就真正实现了,全民富裕的小康社会也就真正达成了。
中国走向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科技信息和交通智能化发展,城市与农村融合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已分不清是农村还是城镇。内地三五年内随着电通、路通、水通、网络通,城镇化的规模在发展壮大。特别是今年是我国向联合国宣誓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中国农村实现人人享受公费医疗、养老、九年义务教育、孤寡残疾老人国家兜底等免费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农村全面迈向小康生活,祖国发展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