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子那么赚钱,为什么有的开发商还会欠债呢?
开发商之所以会欠债,是因为拿地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同时还因为盖房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除此之外,还因为企业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
在看到国内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后,很多人都觉得开发商应该能够赚到很多钱,然而实际上,开发商不仅没有赚到太多的钱,反而欠下了很多的债务。
一、开发商之所以会欠债,是因为拿地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由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非常稀缺,这使得开发商如果想要在城市的黄金区域拿地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虽然开发商最后能够通过调高房价收回拿地成本,但是拿地成本变高,确实会给房地产商带来极大的压力。
二、开发商之所以会欠债,是因为盖房成本正在不断攀升。
虽然房子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人工成本也让房地产开发商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由于盖房这件事情需要聘请大量的专业工程队,这使得开发商在没有出售房子之前,就必须要垫付巨额的资金,如果房子销售成绩不佳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开发商出现欠下巨额债务的问题。
三、开发商之所以会欠债,是因为企业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
由于房地产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问题,这使得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不断都进行市场份额扩张。虽然这么做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但是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如果缺少了足够的资金,那么必然会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开发商欠下巨额的债务。
我希望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停止自己的扩张步伐,因为一旦扩张速度过快,那么必然会导致资金跟不上开发商的扩张速度。
房地产如此火爆,为何近年来倒闭诸多房地产公司?
虽然房地产很火爆,但是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应对房价持续高涨的情况。就拿2018年来说,国家就出台了400多条关于限购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现,让很多人都放弃二套房的购买想法。因为条件太多,而且颇为苛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改为持观望的态度。
对于不是刚需的人群来说,看到国家目前对于房地产的管控,未来几年的房价走势不要断定。如果现在作为投资,购入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房,是否真的合算,还有待商榷。
如此贸然下手,可能会给自己的带来亏损。所以,对于手上有闲置资金的人来说,购房的欲望大打折扣。导致很多的楼盘都空置,无法售出。
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几年正是还债的高峰期。本来应该是房子都一一售出,将这些收回来的款项用于偿还之前的借款。
但是没有想到,销售房子竟然变得如此困难,资金链断掉了,没有办法顺利运转。如果没有想到办法及时填补空缺,让资金链继续运转起来,那么开发商就要撑不住了。
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烂尾楼,很多的房地产公司也放弃挣扎,宣布倒闭了。
房地产公司宣布倒闭,其实受难的还有那些已经支付了部分定金的客户。这些定金是否能够拿回来还不一定,购买的楼盘莫名其妙就成为了烂尾楼。以后还会不会继续盖,也是个未知数。
446家房企宣布破产!“80%开发商死掉”真的要来?
临近年关,许多房企的日子正在变得异常辛苦。销售遇冷、拿地困难、债务违约阴霾笼罩,承受重重压力的房企坦言“活下去太难”。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放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创下历史记录。
从海外市场高息举债到频频出售地皮及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再到降价销售、鼓动“公司全员卖房”,一系列动作背后都透露着房企身处的困境:“缺钱”。糟糕的是,在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房企融资却面临多重阻碍。
毫无疑问,房地产“暴涨”大戏已经落幕,行业凌冬已至。经济学家马光远曾断言,“未来中国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开发商都会死掉!”。这也意味着,这张房企破产名单还将继续增加。
房企“破产潮”开启
年内近450家已经出局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2019年的冬天早已开始。在行业融资“紧箍咒”下,金融去杠杆直接压垮了不少房地产公司,部分还不得不面临着出局的命运。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放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创下历史记录。
在这张长达30页的房地产破产名单中,多数为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但也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甚至跻身百强的知名房企。
过去,房地产行业都被视为最赚钱的行业,因房地产致富的老板不胜枚举,如今,一年可能接近500家房企走向破产结局,实属历史罕见。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期,一份来自广东证监局的监管罚单可能透露着当下房企深陷的普遍困境。
11月14日,广东证监局对外公布了对颐和地产信披与违约等违规行为的情况以及对公司董事长予以警示的行政监管措施。据广东证监局调查,截至5月31日,颐和地产共有9笔超过1000万的未披露到期债务违约,合计金额超过50亿元。
债券违约的导火索很快引爆了颐和地产这家老牌房企的资金问题,而这只是行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危机的冰山一角。
10月,三盛宏业集团董事长现场洒泪的刷屏朋友圈,原因是三盛宏业集团难以向员工兑现公司理财。随后,三盛宏业因涉及交叉违约条款被中诚信托查封旗下资产,并宣布该信托计划提前结束。曾是地产百强企业的三盛宏业,如今则需要成立临时监管小组来推进债务重组。
更早之前,宁波首富熊续强掌管的上市房企银亿集团突然申请破产重整,消息流出后也引来市场热议。6月17日中午,上市公司ST银亿发了公告,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已于2019年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一家原本400亿市值的公司很快跌落到50亿市值。
从资金吃紧、销售紧张到债务问题集中爆发,几乎所有出现问题的房企都经历着相似的过程。行业拐点的过程中,让不少房地产企业感受到了凌冬已至的阵阵寒意。
不少房地产大佬还公开发表了对地产投资的看空言论,引来网友热议。近期,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就公开表示,“楼市政策太过严格,现阶段持有房产根本就没有意义,如果自己手里有多余的房产,就会卖了换成别的流动性大的资产。”
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
房企普遍融资困难
事实上,不仅是中小房企集体破产,过去经营良好的大中型房企也开始频频“爆雷”。除了上述知名房企之外,今年五洲国际、新光集团等先后爆出资金链危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的信号十分明显,那就是房地产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向终结,房地产的“高光时刻”不再出现。
北京某中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大家积极拿地、集团发展多元化业务,依赖的是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和不受限制的高杠杆。如今这种高杠杆扩张的模式,却成为压垮房企的沉重枷锁。“财务杠杆过高、资金断流、融资跟不上、借钱还不了,这就是很多公司活不下去的原因。”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现在涉及违约或严重流动性困难的房企以小型房企为主,且这些企业多在业务扩张或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财务数据上看,财务费用率快速上升、筹资现金流恶化、现金短债比快速下降是房企违约前比较常见的现象。高杠杆是违约房企比较一致的财务特征,多数违约房企的净负债率在100%以上。
一边是资金问题日益紧张,一边却是各种融资渠道的“关闭”,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双面夹击,导致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11月15日,深交所披露,美的置业一笔债券被中止审核,该债券拟发行金额为1013亿元,债券类别为ABS。与此同时,近期先后有鑫苑供应链1-10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融创长租公寓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两家公司ABS项目先后被“终止”。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个月,房企获批的ABS产品不足5只。
在股权融资市场,涉房融资项目趋于停滞状态。据了解,目前多家上市房企的定增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而其他上市公司若融资项目涉及房地产业务,也会受到监管的从严审核以及反复问询。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约有19家上市房企发布定增的预案(部分修改定增预案),但仅有4家被证监会核准,而中洲控股、新城控股的定增方案早在2016年就已经被证监会受理,近期的进展也仅仅是发审委通过,尚未拿到批文。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对于房地产项目融资的严格程度已经从上市房企扩散到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多家上市公司推动再融资项目时,监管层都会对发行人提出问询,“补充披露公司和子公司是否存在房地产业务”、“未来是否会有开发和销售房地产计划”、“定增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房地产调控的监管政策”等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强化再融资涉房业务的审核,主要目的是防止一级市场募集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进而影响到房地产调控的整体效果。有投行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层对再融资项目涉房业务,几乎是零容忍,若想要推进再融资项目,公司可能需要证明项目涉房属性较小,或者剥离相关房地产业务。
海外疯狂借钱不停
房企回笼资金花样多
面对生存压力,不少房企甚至患上了“资金饥渴症”,通过各类融资和回笼资金的方法,寻求突破当下的资金困局。
1、中小房企海外高息举债
越来越多的房企认为,在境内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走向海外市场融资成为解救当下资金问题的核心手段。据悉,今年以来,海外美元债发行放量明显,其中高息举债成为这波债券发行的主要特点。
7月12日,泰禾集团公告披露称其全资子公司拟计划在境外完成4亿美元债券,并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债券期限3年,债券票面年息15%,每半年支付一次。
除了泰禾集团之外,当代置业更是以最高利率155%的美元债发行刷新纪录。此外,天誉置业、弘阳地产、新湖中宝、阳光城、中南建设等多家房企均在今年发行了数额不等的高息地产美元债新券。
有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2019年以来内地房企赴海外发债规模约为610亿美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发行总额(约616亿美元),已经公布的融资计划则达624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房企海外举债,从企业的美元融资成本看,相比之前有所上涨,不过其中分化也非常明显,从不足6%到超过10%都有,其中大型房企的融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比如龙头房企万科的票面利率低至315%,其他中小房企的美元债融资利率均在10%以上。
2、售卖地皮、股权“断臂求生”
为了求得生存空间,不少房企开始精兵减将、削减库存,同时对旗下项目频频售卖股权,用来回笼资金、解决高额债务压力。
今年9月,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杨红旭通过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负债千亿的新湖中宝开始准备卖地求生。
就在此前新湖中宝还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新湖地产集团将与融创房地产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书》,融创地产或其指定方将受让公司持有的浙江瓯瓴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玛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及相应权益,交易总价款为6705亿元。这项交易,让新湖中宝一次性获益5亿元,不过也被业内称为“割肉之举”。
除了新湖中宝之外,今年包括华侨城、阳光100、上置集团、粤泰股份等在内的多家房企均选择出售项目股权。
3、房企“全员营销”、降价销售回笼资金
当然,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而言,缩短房地产销售周期、加快资金回笼,也是纾解当下资金问题的方法之一。
今年8月,恒大启动“全员营销”抢收计划,执行期8月20日至10月8日,5重优惠下最高可达6折。抢收计划包含27个地区,共涉及505个项目。多重优惠之下,恒大实现了快速抢收。不到一个月,恒大便实现了合约销售金额831亿元,刷新了集团单月合约销售金额历史记录。随后,时代中国、融创天津等两家房企先后被曝出要求全员卖房、打折销售。
今年双十一,房地产的促销力度较强,出现了大量五折房源,其他优惠减免及抽奖活动更是数不胜数。据阿里淘宝显示,上万套特价房源进入双11活动,而京东平台上一次性提供全国各种房源6000套,新房全款5折起等。同时,还有上万套恒大房源即将登陆苏宁进行销售。
不过房企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行业整体销售疲软的态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表示,10月二手住宅价格有31城上涨,35城下跌,相比9月,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7成。国都证券分析师王树宝表示,未来两个月由于销售压力增加,房企可能会将去化困难的项目进行降价促销,以实现回款目标。
80%房企都死掉?
房企马太效应加剧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遭遇资金和债务问题、融资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正在面临着一轮巨大的洗牌潮,越来越多的房企可能在这一轮洗牌中淘汰出局。
经济学家马光远曾表示“中国房地产将重回三个“20%”:未来市场只有20%的开发商能活下来,80%会死掉,中国的开发商太多了,死掉80%,不缺房子;只有20%的城市,只有20%的楼盘。”
11月6日,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发表观点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前五名的市占率大约18%,在未来五年,前五名能占到30%。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局开始,实际上也是行业周期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未来缺乏资金、土地等规模优势的房企,将逐渐淘汰出去,或者被更多头部的房地产企业吸纳并入,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对房企而言,我们认为后续要规避两类风险。一是货币资金与债务(尤其是短期债务)之比较低的风险,如果自有资金规模小,对外部融资过于依赖,信用风险相对来讲会比较大。二是土地存量储备不足,同时又积极拿地的风险,房地产销售是下行的趋势,后续回款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强,外部融资又偏紧,房企的经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应对策略上,房企首先应注意控制扩张速度,提前储备现金流过冬,在监管全方位封堵房地产债务融资渠道的情况下,行业分化加大在所难免,未来可寻找互有优势且能互相借力的同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收紧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城地产董事长出事,刚买的期房怎么办?
根据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新城樾风华珑悦项目并未烂尾。这个项目是由中国新城控股有限公司和中铁置业集团共同打造的高端住宅楼盘。该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核心区域,占地约1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根据新城控股公布的信息,该项目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精装修阶段。同时,该项目周边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包括公园、学校、商业设施等,旨在为业主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从这些方面来看,新城樾风华珑悦项目并没有出现烂尾的情况,而是在按照计划有序地推进中。当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可以相信开发方会以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不断推进项目建设,为业主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重庆4家房企宣布破产!行业洗牌加剧
1,这个房子现在退,那么就是注定损失,最起码算违约,定金是肯定不会退的。
2,新城地产董事长出事,目你前来看仅仅是董事长的个人人品和 社会 道德的问题,新城控股这么大的集团,会因为董事长的个人问题就崩塌吗?
3,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部分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新城最近三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末,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为7954%,8414%,8584%,8851%。负债率也是非常高。在房产这个敏感行业,新城控股因为董事长的事情被推倒风口浪尖上,如果后续查到其他的问题,引起银行抽贷、停贷等事情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行,造成很大的损失,从而才有可能影响到你所买的期房。
总体来看,新城董事长出事,从而影响到购买的某个期房项目,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这个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经烂透了,从目前的已知信息来看,不是这样的。
不邀自来。
第一、上市公司不会因为个人的缺失,而导致全面崩盘的。儿子王晓松快速上位可以看出来,集团企业在发生危机时,一定会有应急处理方案和接棒人来挽回危机。
第二、临阵换帅更换对公司发展是深远的,再加上前董事长人神共愤的畜生行为,将导致企业地位一落千丈。
王晓松替代其父执掌新城控股的做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帮助,至少局面可以稳住,但还需要给市场信心。
所以不用担心期房有什么问题的,
新城控股董事长出事,做为刚买了新城期房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原因很简单,你现在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起到反面的作用。
一个公司的掌门人出了个人问题影响最大的就是公司的声誉,这个时候很多资金渠也是谨慎对待。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为已经购买了他们公司期房的准业主来说,你们不是耐心等待而是想要退款或者闹事无疑等于火上浇油,让事态更加恶化。
已经买了期房的人如果想要退房就等于是单方违约,除了承担违约的钱以外也不一定能及时拿到退款,甚至不可能拿到退款。假设大家都想退款必定会让金融机构对新城的态度更加谨慎,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资金链出问题,而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自己。
其实这个事情最好的结果就是董事长个人的事对公司的影响是短暂的,新的掌门人能带领公司迅速走出困境,这样对于买期房的人来说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然,我们也要做出最坏的打算,最近网上已有更多负面的爆料,如果那些爆料是真的,那么公司的困境可能就要持续很久,最终的结局难以预料。
但是做为已经买了他们房子的人来说, 如果是有任何不理智的举动,那么就会像老亮前面说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速问题的恶化 。
7月3日下午,多家媒体爆出上市公司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涉嫌猥亵女童的新闻。受此信息冲击,港股市场上的新城发展控股(01030HK)暴跌24%,而A股市场上新城控股已收盘,当日逆势上涨379%。
新城控股这些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颇为激进,发展势头很猛。2018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2,210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82%,累计销售面积约1,8120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521%,迈入房地产行业销售规模两千亿阵营。2017年和2018两年,新城控股的销售增速均超过70%。
公开信息显示,新城控股的董事长叫王振华,今年57岁。官网显示,新城控股集团1993年创立于江苏常州,现总部设于上海。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成为跨足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连续十年位列中国房地产行业前20强,目前总资产超人民币2900亿元。2015年,新城控股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实现B转A的民营房企,股票代码601155SH。
在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涉嫌猥亵女童的消息曝光之后,新城控股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股价也是连续几天跌停了,该事件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不过对于买了新城控股房子的人来说,也无需多虑,新城控股的房子并不会因为该事件而跌价。
如果刚开建,或者在建设当中,烂尾发生主要是资金链的问题,昨天开始,全部的金融机构,已经在排查和出逃,房地产是金融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建设。要看公司的处理能力,如果幸运能够逃过一劫。如果事态发展严峻。局部烂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比如金融机构突然抽走大笔贷款资金,股票由现在的42
元跌到10元左右。都大有可能造成烂尾。
先看了一下各位的评论在说说自己想法
评论中很多都是能退就退,其实我的想法不是这样,从业角度讲,期房的投资是压地段和压规划,开发商按照土拍的要求需要有自建自持和自建销售两种情况,董事长出事了,昨天的股票放量长阳,证明有出逃,今天一字跌停,看这意思应该得有几个跌停板,股票是要完,不过我觉得楼市这边应该还好,开发商都有专业的团队去评估,拿地开发销售必须有利润才做,所以我觉得期房这边还好,这么大开发商不会出来资金链断裂跑路的现象,唯一有可能的就是也许会出现个别地区楼盘低价销售回笼资金的情况,所以我得观点是不退,而且盯动态,有合适的我会入手。
个人犯法不要株连企业!所在地政府明地里站在道德制高点讨伐,暗地里拿着企业的税,住着企业的房,还 体育 馆去新城化,都是赤裸裸的白眼狼! 国家舆论也不要搞株连九族式的批斗,惩治个人可以,搞垮企业,无良无德。毕竟广大老百姓还活生生住着企业开发的房子。请高抬贵口,适可而止!
我是一个农民!也在关注新城!网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要说的实际性!个人犯法理应严罚!给 社会 一个交代!现在是法制 社会 !相信法津!危害 社会 任何人不能放过!说什么新城必须破产倒闭的!给人们带来多大好处呀?受害的还民众!现在不是帝王时代一人犯错要株九族!还望网友们行行好!不要让无顾的人受罪!请高抬贵手!
就怕资金链断掉。而且必然导致崩盘。负债率88%银行一抽贷停贷,玩完。试目以待。****的品德很重要。做人无德,做恶无底线,企业何德何信可立?两年内中国有两大公司必死无疑:没有家国情怀专坑国人睸外洋奴没有核心技术的联老;还有就是人渣无底线垃圾一样的董事长王振华家族企业新城。
能退房就退房,提前找律师咨询,做好备案。
创始人犯法对上市公司是重大打击,国内外通用。买房子看重就是品牌价值,但现在肯定是难关上,主要是现金流。有可能烂尾,如果另有接盘,未来也未可知,品牌溢价下跌。
沿用传统“高杠杆”运行模式发展的中小型房企,正在逐步进入“寒冬期”,面临生死考验。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10月,已有10家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这10家中,重庆占了4家,分别是重庆市宏兴科旺置业有限公司、重庆市东科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国维定益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喜地山集团。
来源:蓝鲸 房产
案例》》重庆50强房企破产 价值75亿元或被拍卖
来源: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官网
据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官网显示,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由喜地山国际实业有限公司,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重庆银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资料显示,润山置业与喜地山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张豫喜。
有权威消息称,4月25日左右,重庆市某区级法院将喜地山集团张豫喜的一家重要企业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是否进入破产程序征求债权人的意见,如果债权人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张豫喜的这家企业将进入破产程序。
喜地山集团曾被评为中国地产企业500强,重庆50强,号称重庆市场的“地产黑马”,主力打造的 东方国际广场 曾被定位为中国西部顶级城市综合体,涵盖超甲级写字楼、六星级奢华酒店和奢侈品购物中心等建筑形态。2013年9月22日,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与世界顶级奢华酒店——文华东方酒店公司正式签约。该项目在2016年曾被评估市值逾75亿元。
东方国际广场效果图
然而,要完成这一项目的开发并不容易,很快喜地山集团就感到资金链紧张,项目运营步履维艰。
重庆国际信托曾经在法庭上公开表示,截至2017年8月16日,重庆润山置业有限公司欠付其金额合计约为31796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加上重庆16家银行约325亿元的贷款,喜地山集团与东方国际广场有关的外债可能高达60亿元规模。
价值75亿元的东方国际广场也可能面临被拍卖的命运,东方国际广场或成为压垮喜地山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象》》发展战略调整 多家房企淡出
来源:蓝鲸房产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10月,已有7家房企因转型或重组而“消失”在 房地产 行业的排行榜中,其中,包括中航善达、嘉凯城、银亿股份、宝能地产、海航地产、浙江广厦在内的6家房企纷纷转型其他领域,淡出房地产市场。
另据媒体报道,重庆渝能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因为股权变更,也逐渐“消失”在重庆房企的名单上。
据悉,2018年4月26日,重庆渝能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100%股权,起价2152亿元。期间,阳光城、金科股份、碧桂园、重庆华宇、深圳卓越置业展开了激烈争夺,直到7月27日,重庆渝能进行工商变更,将其唯一一名股东由央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大唐集团),变更为上海桑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至9月19日,阳光城宣布以497亿受让上海桑祥,重庆渝能正式成为阳光城收购的标的资产。
延伸》》首成地产被取消开发资质
有的房企“消失”,有的房企“淡出”,还有的房企被撤销开发资质。
据两江新区官网显示,重庆首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不符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重庆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被撤销房地产开发暂定资质。
来源:两江新区官网
据相关信息显示,重庆首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开发首成鼎尚名都项目,位于渝北区空港大道,目前房源已售罄。
观察》》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小房企市场被挤压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曾表示,“90%的中小房企会退出地产项目。到2020年,20强房企可能将会占据市场份额的60%以上。”
来源:亿翰智库
这一论点在数据上也逐渐得到了证实。根据亿翰智库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1月销售至千亿的房企数量已达26家,TOP10的门槛值已达1821亿,创历史新高。
随着未来千亿房企基数的不断增加,千亿已不再是目标而仅仅只是起点,随着房地产行业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但是房企冲击规模的决心依旧不减,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现象也从侧面证明行业集中度和门槛值还在进一步提升。
据亿翰智库预测,从企业销售目标来看,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30%的房企将占据70%的市场份额,而其余70%的房企将争夺剩余30%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进一步缩窄。
伴随着行业规模见顶,资金持续收紧下,新一轮的洗牌即将来临。
解析》》多重市场考验 优胜劣汰或加剧
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10月份,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短短2年左右的时间内,从行业风口热度十足到慢慢“变冷”。在风口期进入地产行业的企业及投资客,几乎都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市场对开发商的考验也越来越明显。受到市场下行、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甚至有部分开发商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离开了房地产行业。
随着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变化,部分房企曾经的“高负债”、“快周转”模式已难以为继。
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高居不下的时光或将一去不返。各大房企顺势而为,纷纷抛出了转型计划。事实上,“去地产化”、追求多元化发展战略、扩大业务范畴,是近几年各大房企的发展方向。
对此,资深地产人士徐波表示,大开发商无论从规模、品牌、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更能得到购房者的认可;小开发商实力不够,规模有限,即使某一方面成绩比较突出,但综合实力还是相对较弱,部分房企更是因为资本的介入,加速破产的进程。很多小开发商的失败,一是因为战略决策,二是因为自我经营,三是因为资本债务。
综合来看,短期内,中小房企大量倒闭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规模化集中程度的加剧,面临负债率高、融资困难、债务集中到期、销售不畅导致资金回笼慢等问题的逐一显现,部分中小型房企可能会加速退出市场。
房地产那么能赚钱,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房企破产了呢?
是由于高额的负债,与资金周转不开。
房地产是重资产行业,他需要快速回笼资金。不然就有可能直接资金链断裂。
现在房企公司,大部分的物品都抵押给了银行,从而获得巨额贷款,进行房地产开发。
比如说,一家公司拍下了一块地进行开发,那么公司直接会将土地抵押给银行。
从而获取建设楼市的资金,那么楼建起来之后,还会继续抵押楼房,将楼房进行变现,直接从银行支取资金,保证自己手中有大量资金。
并且房地产公司会拿这笔钱进行下一项的投资,比如说拍卖地皮,地盘。
说白了就是拿将来房子已经卖出的钱来做现在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房地产公司高额的负债情况。
房地产公司通过支取未来收入,来进行不断的开发扩张,壮大自己的公司使自己不断做大做强。
但是由于今年特殊,遇到了新冠肺炎,所以人们都无法出门,无法进行看房,与房产交易,这也就导致房产公司,无法快速回笼资金。
开发的楼盘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快速回笼,银行贷款高涨不下,公司资金链断裂,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公司大量破产。
并且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房地产公司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本来就不行,再遇到疫情,直接雪上加霜。
导致公司的大量破产。并且疫情期间,全国经济停摆,大量人员没有收入,这也导致人们对于买房的事情,更加具有观望心理。
害怕自己那天失去工作之后无法还清贷款,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防疫可能成为常态化,那么人们对于,像买房一样的大型消费更加谨慎。
绝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买房马马虎虎,而是慎之又慎,消费者买房买房欲望不强烈。
房地产公司就收不回资金,自己又无力承担银行贷款,那么只能破产。
环京房企陷2000亿债务危机,为什么当地的房地产会这么惨?
2000亿债务,目前并未看到这一数字确切来自哪个部门;
但粗略估算一下,以2万一平米楼价来估算的话,2000亿也仅仅相当于1000万平米的住宅价格——相当于每套100平米、10万户住宅而已。
我们知道,北京最大居住区一个“天通苑”,一个不够两个三个、也许就能覆盖这种债务规模。
所以,我们也就能看出,所谓债务,更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因为,原本准备买房的人们,如今受政策风向影响,开始持币观望了起来;
如此一来就可能导致,我们诸多房企的现金流出现问题。
但整个环京津地区也才这么大规模的住宅开发量,这么大一个债务规模(如果该债务数据属实可信的话),这么看的话,债务其实又完全在京津两市、河北省等地方政府可以掌控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们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它们为何会出现债务无法偿还的情况?按理,过去多年开发房地产积累的盈余,受房价持续抬升影响,应非常可观,理应足够应付经营开支才对。
但因为房地产企业在盈利以后,通常不会立即“收手”,通常都会谋算着继续扩大开发规模、获取更大盈余。所以,它们经常会把从前的盈利,辅之以更大规模的银行抵押贷款,投入到一个新地块的开发当中去。
就导致说,从账面来看,各家房地产公司、那些地方性的小型地产公司,其实也都没有多少结余。一旦因为房价下跌,面临现金流危机,它就可能出现债务违约,乃至最终破产倒闭。
炒房客的命运,大抵上也是如此。因为手中持有的房产过多,房产价格一旦下跌,也可能生出还款问题。
而我们的住户呢?在房价出现波动下行时候,面临的窘境也其实没多少不同。只不过,单个一户家庭,一套住宅,资金量相对要小得多。
但我们在本文最后重点要强调的却是,购房者、住宅开发商、建筑商,这块住宅生态当中的各个群体,彼此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对接、分级机制。就导致我们的商品住宅市场,目前显得十分混乱:住宅设计本身,经常并未考虑到住户独特需求;而居住在一栋楼的邻里,彼此之间也因为未作分级,而在差异非常大的情况下匪夷所思地住在了一起;从而让住宅对人“安居理想”的实现极为有限。这算是住宅领域当前亟待各方协同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荣盛地产还能撑几年
NO1:恒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全国房地产龙头,岌岌可危,每天都有商票逾期,债券经被停止融资融业务,裁员60%,因不惜一切代价保交房导致金融机构恐慌,2家信托要求提前偿还贷款。 负债万亿级别,表外负债(商票等)千亿级别。
穆迪信用评级:公司“Ca”(倒数第二级),无抵押票据“C”(倒数第一级),评级展望“负面”。
NO2:华夏幸福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2020房地产10强,河北龙头房企,负债总额4000亿,3月宣布资金链断裂,上半年亏损近100亿,截至9月4日,违约债务本息合计87899亿元,账上几无可动用资金。
曾作为华夏幸福白衣骑士和最大金主的中国平安,计提损失359亿。
中诚信国际,已将华夏幸福从信用评级名单中除名。
NO3:新华联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债务违约,抵押、质押、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账面价值总额45458亿元。
NO4:鸿坤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鸿坤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性现金流腰斩,融资成本高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问题开始显现。
NO5:恒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NO6:实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规模商票逾期未兑付,供应商、持票人赴实地总部维权。
NO7:蓝光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号称“西南王者”,负债2000亿,曾一脚踏入千亿房企 。多地项目停工,据蓝光2021半年报,其账面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3亿元。9月3日,蓝光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所持股份全数被自然人顾斌竞得,成交总价仅为2亿元,平均每股价格为2元。
20成飞建设: 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
NO8:宝能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金交所理财产品逾期,员工讨薪。
NO9:荣盛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16强,负债2500亿,近一年内股价腰斩。
踩中大部分红线。短期债务占比较大,偿债压力巨大。
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2亿元,几近枯竭。
上半年频繁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已发布逾20份担保公告,担保规模巨大。
近期多个项目大幅降价抛售,环京和青岛等地房价折扣甚至低至五折。
美元债异常低迷,评级下调,外部融资遇阻,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荣盛发展的运营 和财务状况将将面临各种挑战,。
NO10:泰禾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2000亿,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6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9亿元,总资产负债率9181%。
8月28日,泰禾集团在中国院子召开记者招待会,老板黄其森亲自上台推销中国院子的房子。现场有烂尾楼业主上台,替全国数十万烂尾楼业主,给黄其森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城千楼项目烂尾,十万业主无家可归。业主被泰禾保安打伤。
NO11:天房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天房集团,曾是天津最大国有房企,于2018年爆雷,负债近2000亿。
天房发展,曾为天房集团所控股,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NO12:建业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河南地王,河南本土最大房企,2020销售额过千亿,负债1500亿。
引信来自一封求助信——《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内容显示:受汛情、疫情影响,建业300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销售业绩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来自天灾:
建业资产负债率872%,净负债率926%,现金短债比193,踩中红线,被归为黄档企业。
穆迪将建业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
NO13:三盛宏业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破产重整。
NO14:协信远创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协信集团,曾为西南房地产地头强蛇,深陷债务危机后,引入投资者成立协信远创。
协信远创,负债700亿,逾100亿元债务逾期。
因为频繁的债务逾期,协信远创被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
近期协信远创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NO15:富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40亿贷款展期6个月,一年内到期债务59576亿,三条红线天天踩。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B2、香港富力下调至B3;评级展望为“负面”。
富力曾吞并万达酒店,其酒店业务持续亏损。
NO16:阳光100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阳光100,负债500亿,上半年收入仅为33亿元,年利息支出却超70亿。
多次债务违约,多地项目停工。
另有超百亿债务一年内即将到期。
另外,债券价格下跌较大,商票年化收益达到36%,受限资产占比高,网传区域裁员40%。
NO17:新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新力,负债约800亿。一家神秘的房地产商,从江西起家,10年时间从0做到1000亿规模。
网上流传《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称,2019年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欠下16亿港元高利贷,至今未能脱离债务危机。
每天都有子公司商票逾期,拖欠进度款被总包方停工。
更频频曝出大量票据到期无法兑付。
NO18:中南建设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触碰三条红线。
NO19:祥生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量参与民间借贷,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大规模裁员。
NO20:新城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4500亿。
NO21:金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20强,负债3000亿,债务相比2016年的1000亿暴增2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8亿元,应付债券为42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30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
NO22:绿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一直踩红线,负债超万亿;绿地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40%-50%左右。
NO23:花样年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花旗、瑞信私人银行不再接受花样年控股的债券作为抵押物,现在新发债券基本没有人买了。
NO24:碧桂园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规模不亚于恒大,负债也是万亿级别,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偏远郊区超级大盘”,2019—2020,碧桂园高溢价拿下大量三四线城市开发土地。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或流入少,房价虚高问题严重,市场风险极大。
投资巨大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深陷泥潭,几近停滞。
因高周转而导致的工地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业主投诉维权不断,2020年房企综合满意度垫底——行业10分的平均水平,碧桂园只有4分。
近期碧桂园“品牌部”“雇佣军”活动频繁,神似爆雷前的恒大。
NO25:融创中国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万亿级别,不但在22个重点城市花重金抢地,还在大量三四线城市,以高达50%以上的溢价拿地,创造多个地王。
市场传闻,融创跑到香港私募,报出两倍市价,把资本市场吓坏了。而且融创还在内部向职工融资借钱。最新消息是,它对万达毁约了。
孙宏斌的激进在房地产业最有名,但是他在半年报业绩会上突然变腔:“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安全放在第一位。”
荣盛发展26号重组了吗
过去五年间,荣盛发展(002146SZ)的归母净利曾连续四年高于50亿元,最高的2019年达到91亿元,但在地产行情急转直下的2021年,荣盛交出了一份巨亏成绩单。
荣盛披露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收入47243亿元,同比下降33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55亿元,同比减少16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35亿元,同比减少16585%
荣盛表示,2022年公司各项工作将围绕现金流展开,降成本、减开支、重融资,保交房、保质量、保回款,挤水分、挖潜力、求突破。地产主业方面,要尽力保证货值不折损,在完成经营计划任务的基础上,确保公司信用安全健康。
没有。荣盛发展26号是指荣盛发展集团旗下的一只交易品种为债券的债券产品。荣盛发展集团曾于2017年发行了债券产品荣盛发展26号,发行规模为3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73%。荣盛发展26号未发生重组事件。截至2021年6月底,该债券产品已经发生了6次付息,累计支付的利息为519亿元。根据发行文件的承诺,荣盛发展集团应当按时、足额地支付利息和本金,保障债券投资者的权益。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债券具有风险,投资者需要仔细评估债券的发行人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因素,了解债券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在决策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