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的?
“毛利率”的概念是建立在“毛利”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毛利是“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后的余额。 某特定时期内的净利/ 纯利 = 该时期内的毛利 - 该时期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折旧)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这是批发商的毛利;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这是零售商的毛利。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销售商就会发生亏损。 毛利率是指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毛利率一般毛利率是什么意思
毛利率是指上市公司毛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商品经过生产转换内部系统后增值的多少,即毛利率越大,增值就越多。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毛利率越高就表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相反,上市公司毛利率越低就表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弱。
拓展资料:
从构成上看毛利是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但实际上这种理解将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实,毛利率反映的是一个商品经过生产转换内部系统以后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产品通过研发的差异性设计,对比竞争对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边际价格的增加又为正值,这时毛利也就增加了。
按商品大类分:单项商品毛利率、大类商品毛利率、综合商品毛利率。
按行业分: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业毛利率、交通运输业毛利率、旅游饮食服务业毛利率。
按区域划分:区域销售毛利率、按项目划分的项目毛利率。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毛利率=(1-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综合毛利率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综合毛利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计算毛利率的毛利额和收入额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种方式划分的一定期间的毛利额和收入额,与某种划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间相对应,在计算毛利率时,收入和成本的计算口径与会计上的计算口径一致,对于工商企业,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收入,对于建造施工企业,收入为含税收入,特别注意的是,商业一般纳税人企业,成本是按不含进项税额的单价计算确定的。
毛利率是什么
毛利率是一个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毛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毛利润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所剩余的销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如原材料、制造成本、人力成本等)之后的金额。毛利率反映了企业生产或销售产品的盈利能力和效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毛利率 = 毛利润 ÷ 总收入 × 100%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在销售产品后,总收入为 100 万元,直接成本为 60 万元,那么毛利润为 40 万元,毛利率为:
毛利率 = 40 ÷ 100 × 100% = 40%
这意味着这家企业每卖出 1 元的产品,可以获得 0.4 元的毛利润。
毛利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也可以用来评估企业经营战略的成功与否。通常情况下,毛利率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因为他们在销售产品时所获得的毛利润更高,可以用来覆盖其他费用和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毛利率过高也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定价过高或者成本管理不当,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毛利率是什么意思
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毛利率=(1-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营销收入:指销售商品产品、自制半成品或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货款,劳务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证确认的收入。
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数量×产品单价
营销成本:是指企业由产品最初所有者到最终所有者的营销过程中花费的代价,是企业利润的必要投入。包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运营成本、税收成本、协作成本与诉讼成本等。所谓营销成本预算是企业营销收入及各项营销费用支出计划的统称。
税收价:含税价是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